深化史前文化研究 探尋中華文明起源
文明匯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臨夏論壇開幕
芳菲五月,牡丹飄香、花兒悠揚,在美麗的大夏河畔,一場高規格、高水平、高質量的學術盛會如約而至。5月8日,文明匯聚·光耀河州——史前文化臨夏論壇在臨夏市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名專家學者齊聚中國彩陶之鄉,圍繞深入挖掘史前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研究闡釋臨夏地區在史前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等展開廣泛討論,以交流互鑒之光,回應時代之問。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研究院歷史部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通過視頻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施勁松致辭;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永霞,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司長閆亞林,州委書記郭鶴立講話;州委副書記、州長何東主持。
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西北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研究員陳克恭,省政協副主席、民盟甘肅省委會主委劉仲奎,省文旅廳黨組成員、省文物局局長程亮,省政府文史館二級巡視員王處機,州領導張志軍、楊福波、邵志剛、馬尚文、丁肅靜、尹寶山等出席。
王巍代表中國考古學會對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他說,臨夏從史前時期開始,是文化和社會發展比較快的區域,出土了較早時期的彩陶和最早的銅器,是齊家文化的命名地,也是馬家窯文化重要的分布區,在考古學史上具有重要位置。我們在研究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時候,意識到西北地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域,對于它的起源、形成時間以及與周邊區域的關系,都有待通過新的考古去發現。同時,在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的過程中,跟西亞文明有相互的交流互鑒,小麥種植、黃牛和綿羊飼養、冶金術都是通過西北地區傳入中原的,在距今5000年到4500年的時間段,西北地區是研究中華文明和西亞地區文明交流互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通道地區。希望通過這次論壇,進一步加強學界關于西北地區文明化進程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形成新經驗、帶來新發現、提供新資料。
施勁松說,本次論壇聚焦史前文化、探尋中華文明,事關中國文化起源和格局問題,對于認識中國古代文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甘肅地區的史前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家窯、齊家等文化,林家、半山、齊家坪等遺址,彩陶、玉器、青銅器等遺存,不僅展示了當地文化和社會發展的成就、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內涵,而且對認識同時代的中國史前文化具有全局性意義,在研究中國文化起源和格局上發揮了關鍵作用。今天的考古工作者肩負著深入研究中華文明起源、形成和發展,闡釋中華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路向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演進格局的重任,希望通過本次論壇,開展多學科研究,加強多方面合作,進一步做好考古發掘、研究闡釋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深化對中華文明的認識,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張永霞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文明探源和考古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我們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研究歷史文化遺產,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甘肅是史前文化的發祥地、歷史文化的富集地、中西文化的交匯地、紅色文化的傳承地、現代文化的創新地,對中華文明乃至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扎實推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深入開展考古與歷史研究,一批重大考古項目取得重要成果,敦煌研究院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典范和敦煌學研究高地建設取得顯著成就,文化強省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強化統籌規劃和政策支持,為考古事業、文物保護、歷史研究創造良好條件。全省考古學界、歷史學界要積極投身“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講好中國故事、甘肅故事。臨夏州要充分用好豐富的文化資源,把史前文化臨夏論壇打造成服務學術研究、建言文化發展、推動文化創新的一流平臺。希望國家文物局、中國考古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各位專家一如既往關心支持甘肅文化事業,幫助指導甘肅文化建設和文物保護利用,讓歷史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生、綻放光彩,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閆亞林說,河州是絲路重鎮、臨夏是中國考古學的熱土,齊家坪、半山等遺址的考古工作與仰韶村、西陰村、城子崖等一系列重要考古發現,共同證實了中國史前文化的真實存在和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在中國考古學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甘肅省、臨夏州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史前文化和文明起源形成研究,以馬家窯、齊家文化為重點,凝練重大項目課題,加強學術引領,堅持理論創新、科技支撐、多學科合作,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把甘肅在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與作用講清楚,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要進一步摸清文物資源家底,抓緊開展文物保護規劃編制工作,統籌推進考古研究與文物保護利用、文旅深度融合與鄉村振興,讓文物和文化遺產真正活起來。要不斷完善考古與科研規劃布局,加大開放合作力度,不斷深化同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內外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共同推動臨夏經濟社會和甘肅考古事業高質量發展。
郭鶴立說,舉辦這次論壇,是我們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精神的有力抓手,是貫徹黨中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重大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是推動文旅深度融合、促進文博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對于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具有臨夏辨識度和特質的文化標識具有重要意義。臨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一幅滄海桑田的絢麗畫卷、見證著地質變遷的漫長進程,是一方物種演進的神秘樂園、講述著生命律動的多彩故事,是一篇文明肇始的恢弘史詩、閃耀著中華文脈的不朽光輝,是鑲嵌在甘肅這柄“玉如意”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臨夏的史前文化為我們叩開史前文明大門、探尋文化延綿脈絡、講述華夏先民繁衍生息提供了豐富史料。臨夏地區的史前文化說明,當時人類大腦已經十分發達、制造技術已經較為先進、社會分工更加精細、商貿流通開始興起、社會形態初步構建,古臨夏可能是夏王朝所在地,這些思考和疑問,請各位專家學者研究論證、給予斧正。希望考古界、學術界權威和精英把目光聚焦到黃河上游或古臨夏地區史前文化的研究上來,掀起研究熱潮,產生重大成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作出貢獻。懇請各位專家學者重視、關注、研究、發現古臨夏地區,為我們更好保護和深度開發史前文化把脈指路、出謀劃策,讓臨夏燦爛的文明穿越時空、大放異彩。
省委宣傳部、省文物局、濟南市和省內兄弟市州文旅局負責同志,中央和省級有關媒體記者,州直相關單位、各縣市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州內文化學者等參加。
來源|臨夏州融媒體中心
上篇:
下篇:
甘肅省馬家窯文化研究會
甘肅馬家窯彩陶文化博物館
地址:甘肅省臨洮縣南關1號臨寶齋文化樓
電話:0932-2248229
甘肅省馬家窯文化研究會鑒藏委員會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城隍廟西一樓6號臨寶齋
電話:+86 13893202682 0931-8400685
來信來稿:3027199@qq.com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甘肅省馬家窯文化研究會
總訪問 次 隴ICP備05004307號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
甘公網安備 62112402000025號